“三阳”或已开始!一付药退烧,三付解决剧烈咳嗽、咽痛、头疼腰疼……仲景经方凭啥这么牛?
新冠疫情期间,中药在抗疫方面表现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——与单用支持疗法、西药对症治疗,依靠病人自己抗相比,中医无论是退烧,还是治疗烧退之后的剧烈咳嗽、咽痛、腰痛乏力,都几乎做到1-3付快速解决问题,而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,好得利索,没有后遗症。
葛根汤、大青龙汤、小青龙汤、小柴胡汤、半夏散及汤、桔梗汤等《伤寒论》经方更是不少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的座上宾,疗效那是杠杠的。
中医在抗疫过程中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,其中经方凭借其“效如俘鼓”的疗效,更是为人称道!其实中医(经方)并不是抗疫专方,而是一张张再普通不过的小方子,在经过辨证之后,我们生活中的呼吸系统疾病,月经病、脾胃病、风湿病、肝胆系统疾病等等多可以用经方来治疗,中医其实是不分科的,一个好的中医其实是一个全科大夫,并不是只会看一个脾胃病或者看一个月经病,因为中医注重的是患者此刻的“证”,而不是所患的“病”。
葛根汤、大青龙汤、小青龙汤、小柴胡汤、半夏散及汤、桔梗汤等《伤寒论》经方更是不少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的座上宾,疗效那是杠杠的。
但是我们必须承认,现在的中医界还存在很多问题:
看后世方书的多,读经典著作的少;
用时方的多,懂经方的少;
以方(药)套病的多,会辨证的少;
开大方的多,开小方的少;
热衷于西医的多,笃信中医的少;
普及西医的多,宣传中医的少;
学风浮躁的多,潜心研究的少。
这几多几少的特点,几近湮没了中医的精华,模糊了中医的特色,降低了中医的疗效,使中医看似兴盛,实则衰落。
为何时下读《伤寒》,用经方的中医寥若晨星?为何中医教学和中医临床失去了中医特色,中医疗效不好呢?
细究下来,不外乎:
一是在于中医药院校培养学生时就本末倒置了,对临床根基《伤寒论》等经典著作的教学没有给子足够的重视。
二是进人临床后不少中医不读经典,不会用经典,不注重中医的临证思维而热衷于寻求捷径,倾向于西医的医理、药理思路来开中药,因此多见“中医的处方,西医的思路”。
三是中医院“西化”现象严重,不在中医特色的疗效优势上与西医院竞争,而是耗巨资引进各种检查仪器和大型设备,与西医院拼设备。中医业务很多只是作为点缀。
经方,主要指出自东汉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的方剂,主要包括现存于《伤寒论》的113方和《金匮要略方论》的205方。其中,两书重复方62首,除去重复者,共计257方。要想学好中医,必须熟练掌握经方,因为经方是经纬之方,是临床的规范,是用方的标准。经方还是经久不衰之方,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。
方证相应不仅仅是方剂与症状相应,其实应该与证候相应
经方是“医方之祖”,后世中医学家称《伤寒杂病论》为“活人之书”、“方书之祖”,赞誉张仲景为“医圣”。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,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“普、简、廉、效”。所以后世所公认的”经方“是指张仲景《杂病论》中所记载的方剂。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